很早以前,T恤就找到了自己的聲音,并且開始大聲說話。20世紀30年代,美國隊的運動衫和襯衫上就印有隊員自己的號碼和名字。而美國大學又進了一步,在T恤上加上了學校的徽章。 就這樣,T恤有了圖案和數字的裝飾,不再只是一件普通的衣服了:T恤成了傳播媒介。政治界立刻采用了這種既廉價又容易流傳的傳播媒體,而且他們相信這種效果很有保證。在黨派的大型集會上——比如美國總統競選初選的最后一天——人們按照慣例穿上不同的T恤來表達他們是這個或者那個候選人的支持者,而這些T恤正好和熱鬧的吹奏樂聲、星條旗,還有到處飄動著的印有候選人頭像的招貼很相稱,這些T恤衫中相當一部分是佛山生產加工的,進而佛山也是最大的針織生產基地之一。 1948年,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THOMAN E.是第一個將他的口號”DEW IT WITH DEWEY”印在T恤上的人。雖然最后這沒能給他帶來好運——他被民主黨的HARRY TRUMAN擊敗——但是他的想法正中靶心,之后的總統候選人或多或少都對此舉有所借鑒。隨同徽章一起,T恤找到了他在政治口號宣傳領域中的有利地位。 在隨后一屆的總統選舉中.共和黨的DWIGHT D. EISENHOWER把他的照片連同那句著名的”I LIKE IKE”一起印到了支持者們的T恤上。1960年.候選人JOHN F.KENNEDY的競選小組索性放棄了復雜的星條旗背景,印上一個更直接更清楚的信息,猶如一記右鉤拳一樣直接命中要害:”KENNEDY當總統”。 1992年在紐約時尚技術協會舉辦的“竟選”展負責人說:“美國的T恤是我們平等、真實和民主的象征。”就在2004年剛剛結束的美國總統大選上,布什和克里除了針鋒相對抨擊對方外,還展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T恤大戰。 美國人也通過收藏T恤衫這種方式表現自己的政治熱情,這些T恤衫上印的文字從粗俗的到滑稽可笑的,應有盡有,真可謂“競選T恤現象”。印著“上帝要炸誰?”以反對現任總統布什,支持民主黨參議員克里的T恤是9月份賣得最火的商品。“不要布屎”(NOSUSHIT):意為不要布什。有些共和黨人非常不喜歡這件T恤衫,這些政治T恤衫讓商家們賺了個盆滿缽盈。 據舊金山一家網絡銷售公司報告說,這樣的T恤衫銷售量增加了300%。布什的支持者也發動了自己的T恤衫運動。保守派的網站正在出售的一件T恤衫上就寫著:“將約翰沖下去。”約翰是克里的名字,“沖”指沖水馬桶。還有一件T恤衫上面印有布什的黑白圖像,上面寫道:“喜歡不喜歡,請救救你的對手。” 同年10月31日,坐落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杜蘭戈市的劉易斯堡學院發生的一起教師踢學生事件在當地鬧得沸沸揚揚,而事件起因恰恰與T恤有關。不久前,劉易斯堡學院的學生馬克·奧丹尼爾穿了一件運動T恤,T恤上的內容大力支持共和黨,還寫著“現在為我們工作或者以后為我們工作”等內容。 在學校外的一家餐廳。一心支持共和黨的奧丹尼爾還不無得意地向人們炫耀。而堅決擁護民主黨的劉易斯堡學院訪問講師瑪麗亞看到奧丹尼爾穿著支持共和黨的T恤,本來心里就不高興,再加上奧丹尼爾故意當眾炫耀,她就更生氣了,于是不由分說就走上前去,朝著奧丹尼爾的腿猛地踢了一腳。當地警方人員透露說,奧丹尼爾對自己被踢一事極其憤怒,除了報告學校,他還向媒體投訴,并準備向法庭起訴瑪麗亞老師。 選舉中,選民投票的秘密是受到保護的,但是T恤卻大聲喊出了他們的政治觀點。就是這樣,在很多討論會和集會上,它促進了討論和爭論,保持了民主的活力,佛山制作的T恤衫正走向世界,越來越多的與人們接觸。